关于开展益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工作的通知 |
点击数: 时间:2025-04-30 |
|
一、申报对象和条件 (一)申报对象 在益阳市辖区内工作且符合《益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规定的A、B、C、D、E类人才相应的基本条件,可申报益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省管和市管领导干部,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公职人员,在中央、省驻益企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平台公司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不纳入分类认定申报。符合多个分类类别的,按照最前序列进行认定。新引进到企事业单位的长株潭、粤港澳等地市级高层次人才,以及原益阳市首批高层次人才,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人才分类目录直接认定。 (二)申报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爱国奉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或有实质性项目合作、创业投资入股,并已在益阳市工作一年以上(合同期内全职引进的人才每年须在益工作9个月以上,柔性引进的人才应是我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每年须在益工作3个月以上且工作成效显著)。 3. 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并在我市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或取得较好发展效益,申报认定所获荣誉、称号等应为近5年(2020年6月30日后)内所获得。 4. 申报对象年龄原则上要求在法定退休年龄内,已达退休年龄的须返聘在岗位一线或投资创业取得显著成效。 5.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纳入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1)学术、业绩上弄虚作假的;(2)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的;(3)受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尚未结案,或被采取强制措施,或被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且在处分期内的;(4)被处以刑事处罚且在执行期间的;(5)个人征信存在不良记录的;(6)有其他违规违纪行为的;(7)其他应该取消认定资格或认定结果的情形。 二、认定程序 (一)申报 申报人在益阳党建网(http://www.yyzzgz.gov.cn/)公告公示栏查阅通知文件,下载填写《益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报表》(附件1)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原件(经用人单位交主管部门验证后退回)和复印件,交所在单位统一申报。申报资料如下: (1)《益阳市人才分类认定申请表》(单位负责人和人才本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2)身份证复印件;(3)益阳市所在单位和个人参保证明(柔性引进人才和外籍、退休人员可不提供)复印件;(4)劳动(聘用)合同复印件;属创业人员的,提供营业执照和6个月(含)以上完税证明;(5)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取得国外院校和港、澳、台地区院校颁发的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6)职称证书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复印件;(7)符合《益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规定条件的其他佐证材料,如荣誉证书、获奖证书、研究课题结题材料、学术论文、纳税证明等;(8)按纳税总额和薪酬标准申请人才认定的人员须提供最近2个自然年度企业工资薪酬发放财务凭证、银行流水单及个税缴纳记录,薪酬标准为应纳税薪金;(9)新引进到企事业单位的长株潭、粤港澳等地市级高层次人才,由人才所在单位申报并准备已获评相应长株潭、粤港澳等地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的佐证材料;益阳市首批高层次人才由所在单位出具在职在岗证明。 (二)受理与初审 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等行业主管单位按照教育、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农林水利、卫生、国有企业等行业类别分别受理申报与初审,其他类别的申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受理与初审,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3日。各受理单位对有关资料和原件、资格条件进行核实把关,提出初审意见(初审资料不齐的予以退回,补齐资料后再进行申报),填写《益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报汇总表》(附件2),征求纪检、公安、司法、税务等相关部门意见,经单位党组(党委)研究同意后报市委组织部。 (三)复审 市委组织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以《益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为基础,聚焦人才实际贡献,不唯论文、职称、学历、奖项,分行业领域组织专家评审或实地考察进行同行业横向比较择优,形成建议认定名单。《益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涉及的标准为申报高层次人才的基本条件,非充分条件。分类认定过程中,基本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注重横向比较、行业评价和专家意见,在充分考虑人才的业绩贡献、个人品行、职业操守和群众反响等综合情况后,采取“择优”的原则认定,而非“达标即认”。 (四)审定 市委组织部提出复审意见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形成拟认定人员名单。 (五)公示 市委组织部对审定的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六)发文、授卡 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文确认,并颁授“人才金卡”(A、B、C、D、E类)。 三、有关要求 《益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涉及的标准为申报高层次人才的基本条件,非充分条件。分类认定过程中,基本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注重横向比较、行业评价和专家意见,在充分考虑人才的业绩贡献、个人品行、职业操守和群众反响等综合情况后,采取“择优”的原则认定,而非“达标即认”。
受理单位: 1.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人:彭登 0737-4227820 2.市教育局 联系人:兰佳月 0737-4223825 3.市科技局 联系人:邵世轩 0737-4225557 地址:益阳市科技局312室 4.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人:秦聪 0737-2765829 地址: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422室 5.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胡琼 0737-4222031 6.市卫生健康委 联系人:周鹏 0737-4245419 7.市国资委 联系人:熊日华 0737-4202760
附件:
中共益阳市委组织部 2025年4月30日
|
|
来源:市委组织部人才科、市人才发展服务中心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