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管理
沅江市共华镇:“管引帮育”助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走深走实
点击数:    时间:2023-10-08
     

 

近年来,沅江市共华镇严格落实流动党员“五个兜底”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新路径,在流动党员摸排、教育、管理、引领、关爱上下真功夫,以“管引帮育”着力破解流动党员联系难、管理难、教育难等问题,助推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走深走实,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为服务共华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

落实三项举措,让党员管理有温度

一是建好一本管理台账。共华镇组织村(社区)以支部为单位对本辖区内的流动党员情况开展“地毯式”摸排,了解流动党员的务工原因、具体地址、联系方式及所从事的工作等情况。同时,结合每年3月底前摸排建立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滚动台账,及时更新底数,做到流动党员“三清”(基本情况清、外出时间清、联系方式清),并对符合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应转尽转、转接有序。二是组建一个交流平台。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工作地点不固定等特点,我镇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优势,积极为流动党员搭建“云端”平台,做优做细管理教育。通过网上学、集中学、“一对一”“一对多”帮学模式,在全镇17个村(社区)党支部为流动党员建立17个“流动党员之家”微信群对流动党员进行分片管理,各村(社区)明确一名村(社区)“两委”成员作为联络员,定期发布最新学习内容及村级工作动态,帮助流动党员及时学习并了解家乡发展动态,流动党员在“云端”分享学习感悟、汇报思想等,为流动党员把牢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三是召开一次座谈会议。抓住“八一”、周末等返乡节点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谈心谈话,采取发放资料、集中补课、上门辅导、结对互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一个不落。8月以来,与流动党员谈心谈话85人次、发放资料85份。同时,通过政策宣讲、乡情感召、环境吸引等举措,引导带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积极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镇党委充分发挥“店小二”模式不断细化创业培训、农业补贴、信用贷款等帮扶措施,推动乡贤回归兴业。现任八形汊村党总支部书记熊建强在镇村两级多番联系下,回村带领村民发展“稻田+”生态农业,成立甲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稻鳖综合种养”产业,赢得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的信赖,在2021年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八形汊村党总支部书记。蒿竹湖村农民大学生黄迎春在乡贤回归的感召中返乡,成立沅江市湘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以农机服务为合作社成员和其他个人或团体提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搭建三个平台,让家乡宣传有广度

一是搭建“服务站台”。组织村“两委”干部对在外务工的困难流动党员实行“一对一”帮学、帮扶,细化责任。镇党委将困难流动党员纳入党内关怀机制,在节假日期间走访流动党员家庭,了解并解决流动党员及其家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二是搭建“互助平台”。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要求,在周末、节假日期间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吸引返乡流动党员参与,结合自身实际领办民生实事,鼓励流动党员参与“云帮扶”,力所能及地反哺家乡。八形汊村流动党员金某在村内入股建成沅江九肋鳖种养基地500余亩,帮助村内70余人解决了零散就业问题。通过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双向帮扶,让流动党员既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又强化了党员身份意识。三是搭建“创业舞台”。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以日常管理教育为契机,深入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发掘流动党员中带富能力强的“领头雁”返乡创业,实施“归雁计划”,吸引流动党员返乡“筑巢”,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开发就业岗位,让流动党员归家有为有位。近年来,共华镇积极培养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带富能力好的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已吸纳5名流动党员回乡担任村“两委”成员,11名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序列,其中女性3名、“90后”4名,引导25名流动党员人才回乡领办企业、专业合作社。

塑造三个角色,让乡村发展有力度

一是让流动党员当好信息的“收集员”。督促流动党员在外多学、多问、多思,收集好优秀的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今年以来,共收集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建议30条。二是让流动党员当好文化的“宣传员”。自觉推介“诗词之乡”的文化名片,做白沙洲“诗词之乡”的“代言人”,推介家乡“稻田+生态”、湖区文旅和美食美景,广泛吸引客商、游人来共投资兴业、吟诗品虾。三是让流动党员当好发展的“参谋员”。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管理教育最新成果,服务好家乡和工作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镇人才服务站出台措施激励流动党员利用自身优势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实现流入流出两地的“双向奔赴”。

 
     
     
来源:红星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