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高质量组织工作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沅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龙旺宇
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关键在党的领导,主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才。迈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组织部门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强化“两个功能”,建强“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政治建设“铸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前的首课、主课和必修课,并以屋场会、座谈会、微宣讲等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进农村、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成为“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组织建设“强基”。抓好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结合“五个到户”、在职党员进社区(小区)开展“敲门行动”,巩固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行动成效;推动党员市级领导联镇包村,选派骨干力量担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全力服务乡村振兴;紧盯两新、小区党建等薄弱环节,以服务“一老一小”为主题,深化“美好小区·幸福家园”建设,加强船舶制造产业链党建工作,持续提高“两个覆盖”质量。班子建设“赋能”。以实现“五个振兴”为根本目标,扩大基层后备力量储备,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择优充实村级班子队伍,优化“选培管用”、确保“能进能出”,全市193个村(社区)共备案村级后备干部772人,主职、副职各386人;严把政治、能力、作风“三关”,深入开展“村官导师”帮带工作,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方式进行结对,让“头雁方阵”更有力量、更有作为。坚持“两个目标”,锻造“实干尖兵”。紧扣新时代基层干部选拔使用“高素质、专业化”目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不断养成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强实效“谈”。坚持分类施策、因人而异,正面激励、鼓舞士气原则,推动市级领导、部门“一把手”对基层干部进行激励式、启发式谈心谈话,督促抓好市委提出的“八个不够”问题整改。通过谈心谈话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克服本领恐慌、疏导心理压力,进一步坚定全市广大基层干部的发展决心和发展信心,切实提高“七种能力”。凭实战“练”。树牢“四个坚决不用”导向,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识别和培养干部,将想干事、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通过“请进来辅导、走出去取经”结合的模式,全面深化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抓实“百企千人联村”行动,引导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参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稳妥推进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和优秀年轻干部双向挂职,将严的纪律贯穿交流挂职全过程,坚决防止“空挂、假挂”。重实绩“考”。坚持干部容错免责机制,明确干部能上能下“硬杠杠”,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政治测评作为领导干部评先评优、晋升职级、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做到让实干者有为、让有为者有位。坚持考准、考真、考实,深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对工作业绩实行差异赋分、分类考核,绩考结果直接与干部提拔使用和单位评先评优、绩效奖金、问责处理挂钩,让干部“上得明白”“下得服气”。牢记“两个本质”,发挥“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严格程序,把好“质量关”。将“严”字贯穿发展党员各环节,落实好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两次推优”和发展对象、转正对象“两次联审”制度,实行全程纪实管理;紧盯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两新组织等重点领域,找好“源头活水”,下大力气发展优秀青年入党,不断优化基层党员年龄、学历结构。抓实培训,掌稳“思想舵”。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主体作用,依托政治理论大课堂、青年干部和科级干部培训班、组工讲坛等特色载体,突出抓好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宗旨,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传承、发扬光大,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服务一线,激发“引领力”。根据不同群体、不同类别党员实际,通过树立身边榜样,设立示范岗、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政治生日等活动,提高基层党员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力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和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引导广大基层党员下沉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全身心服务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疫情防控、防汛抗灾等中心大局,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立足“两个支撑”,打造“发展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基层人才聚集到发展大局和乡村振兴中来。调结构“引才”。着眼现实需求和短板弱项,立足沅江“六大支柱产业”,聚焦项目、城建、水产、文旅等领域引才聚才。建立“社会发展、纪检司法、党务行政、文学艺术”四类“人才池”,对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等23种专业型、对口型人才进行靶向招引、精准施策,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质量“育才”。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制定《新乡贤馆(室、场)建设指导意见》,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原则,指导建设14个美丽乡村建设新乡贤馆(室、场)。抓实“四名四联”工作,鼓励各机关(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联名县、联名校、联名医、联名企,构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培养模式。优服务“留才”。结合益阳市人才新政25条,完善《沅江市人才服务管理二十条措施》,对人才住房安居、医疗保障、配偶安置和子女就学等进行保障和规范,推动“1+X”服务体系提档升级。进一步重视本土人才回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沅江籍在外知名人士台账,调整充实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共发放高层次人才补贴120余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