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大通湖区走出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新路径 |
点击数: 时间:2025-10-14 |
|
“现在我们不但能拿到赔偿,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保护生态的意义。”金盆镇大东口村村民李大爷说。不久前,他家的稻田因候鸟取食受损,通过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很快获得了赔偿。这背后,是大通湖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筑牢组织堡垒,织密生态保护网。大通湖区将党的建设贯穿生态保护全过程,构建起“党委统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的工作格局。通过深化林长制改革,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体系,由各级党组织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个网格。同时,创新“党建引领生态保护”模式,在重点保护区设立党员责任区26个,组建党员巡护突击队12支,开展常态化巡护值守,让党旗在生态保护一线高高飘扬。 党员冲锋在前,守护绿水青山。在候鸟迁徙季节,党员巡护队坚持24小时值守,采用“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保护。三年来,累计开展联合巡护200余次,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16起。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区136名党员护林员带头学习新技术,运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保护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创新服务机制,凝聚保护合力。针对“人鸟争地”的现实矛盾,大通湖区创新推行“党组织+保险+农户”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全覆盖。当农户遭受野生动物损害时,村党组织第一时间协助报案理赔,最快24小时内就能获得赔偿。这一创新举措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缓解了人兽矛盾,让保护野生动物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共建共享,生态惠民见实效。通过党组织引领,大通湖区逐步建立起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各级党组织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活动126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推广使用驱鸟器、防鸟网等友好措施,群众保护意识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区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省重点保护物种93种,越冬水鸟数量超过5.5万只,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大通湖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让“党建红”更好地护航“生态绿”,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
|
来源:大通湖区自然资源局 作者:徐钢、李贝、邓程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