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组工动态 > 大通湖
大通湖区:让“党建红”擦亮“水草绿”
点击数:    时间:2023-12-25
     

 

  近年来,全力推进大通湖水环境治理,探索“水草+”生态转型发展,以党建引领加快推动水草产业发展,助力“洞庭之心、水草之都”建设初步成型,实现了大湖治理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转型发展新路。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水草产业战略。根据大湖治理要求,需对全区临湖1千米范围内的7000多亩精养鱼池全面退养,退养的鱼池能养什么,村民收入从哪来?大湖治理水生植被恢复的水草种质资源又如何解决?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大通湖区委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研,多方听取专家意见,明确大力发展“水草+”产业定位,顺势而为成立国有企业大通湖生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由该公司负责鱼池的整体流转和全程管理,按照精养鱼池1200元/亩/年,光伏池塘300元/亩/年的标准,公司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合同三年一签,流转费一年一结算,带领农户发展“水草+大闸蟹”“水草+青虾”“水草+龙虾”等多种套养模式,实施生态种养转型探索,退养渔民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大通湖治理有了优质的水草保障,还为其他地区水生态修复提供了水草种质资源。

  强化精准实施,打造水草供应基地。聘请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研究所技术团队编制大通湖区1万亩水草产业发展规划,邀请武汉大学教授于丹团队,及时提供水质监测服务与水草种植技术指导,重点将大通湖打造成为全国水草种质资源核心基地、全国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基地和水生植物科普教育基地。 为了更快更好地掌握水草种植技术,培育出适合大通湖水质的水草品种,挑选出由该公司副总史少文、项目部部长姜作舟等十名党员组成的“尖兵队”,实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全过程跟着武汉大学于丹教授团队技术专家进行水草的识别、种植及跟踪观测等,并通过建立水草生长日志、观察生长周期变化、研判水质数据等措施,全面掌握水草的萌发、投种、搭配及水位的调控等技术。截至目前,已经引进培育了穗花狐尾藻、轮叶黑藻、常绿矮苦草、常绿大苦草、茭白、金鱼藻、名贵睡莲、极品荷花、花叶美人蕉等水草品种20多个,积极打造全国水草供应基地,产品畅销全国。今年1至11月,水草销售额达400余万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可突破500万元。

  强化开拓创新,开发水草新业态。在积极引进、培育水草治理大湖的同时,由该公司组建一支由四名党员组成的“保姆队”,负责各门类的水草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落子到再萌发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做好日常的水草浇水、施肥、剪枝等维护管理,专业培育和打理水草“百草桶”,积极打造水草科普研学基地。截至目前,共接待学生游客约一万人次。由该公司组织文君女党员们通过视频学习、实践练习、评比奖优等方式,培养出了一支水草“园艺队”,聚焦家庭观赏鱼缸的换水难题,利用水草的吸收和净化功能,用妙手将穗花狐尾藻、苦草、轮叶黑藻、名贵睡莲、极品荷花等水草品种,配以假山、观赏鱼等做出水草DIY鱼缸景观产品,并通过参加展览会、视频直播、网上下单等方式打入市场,经济效益可期。还通过多品种搭配名贵睡莲、穗花狐尾藻、美人蕉、常绿苦草等水草,进行景观造形,精心建设人工浮岛,连片开发牡丹莲、红楼梦、大沙锦等稀有品种荷花池,集中打造水草景观园。结合利用大湖东岸11.5公里绿色长廊,10里水乡花海,湿地科普宣教馆等景点,大力发展沿湖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体育运动及健康养老休闲产业。每当傍晚时分,在湖边散步的人数达到两千人,每逢节假日,这里就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大湖+”生态旅游迎来了蓬勃发展。

 
     
     
来源:大通湖区委组织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