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新龙村:振兴路上“薯果”香 “村社联合”致富强 |
点击数: 时间:2022-09-21 |
|
安化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个自然风光宜人,树木葱茏的秀美山村——新龙村。以前,新龙村是一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缺人缺钱的贫困村,短短的几年,新龙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了从2000多元到20万元的“飞跃”。 率先垂范,一“薯”之力为产业“破冰” 过去,新龙村是人们眼里的“烂包村”、“空心村”。 2017年龚辉当选新龙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走访,全面摸排,发现村上的红薯长势特别好,口感香甜软糯,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村“两委”在充分研讨后,一致认为红薯产业就是新龙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随即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提出发展红薯加工的想法。 2018年成功流转了150亩土地用于红薯种植,当年即创收4.5万元,红薯产业的兴旺让村民们有了希望,106户农户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签约,参与红薯种植,由村集体包购包销,为农户平均增收1800元。 村社联合,三方联结为致富“搭桥” 村上红薯种植基础打好了,产量也有了,但是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规模较小,技术较差,质量一般,导致了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产品价格也不高。联村领导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认为“党支部+联合合作社+农户”的“村社联合”产业发展模式是解决新龙村资金技术短缺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村内5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安化县园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村党支部书记任联合合作社理事长,村集体以斜耳坪食品加工厂(村集体经济红薯加工厂)入股,折算厂房、农机设备等资产约30万元,占股25%,流转土地1480亩,投资300万元建设种植基地和新的红薯加工厂。村“两委”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当中,采取技术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真正的让农民变“股民”。 “村社联合”使全村的产业发展有了资金、技术、销售保障,在“村社联合”的推动下,一个蔬菜大棚的产出从以前的每年2000元毛利,增长到3万元的纯收入。入社农户178户,户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参与“村社联合”的224户876名村民,通过务工、农产品收购、土地流转等途径,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原本贫瘠的小山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技术助推,二次进步为发展“储能”
为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新龙品牌”,新龙村多次邀请县、镇农业专家到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为培养本村技术人才,新龙村主动与湖南省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对接,先后5次组织致富能人、技术骨干、普通农户到湖南农大参加现场教学,解决了红薯与大棚蔬菜的种苗、栽培技术等关键性问题。联合合作社又通过更新大型农机设备10台,红薯生产过程实现了全程半机械化,加工技术与生产质效进一步提高;利用储藏量40吨的冷藏库,红薯、蔬菜等农产品储藏保鲜问题得以解决;成功注册“薯嫂”红薯系列商标,优化包装,促进红薯品牌提质升级。 现如今,原本那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已不见了踪影,新龙村已然成为拥有集中连片红薯基地近千亩、大棚蔬菜基地30亩、1000余平方米红薯加工厂房、40吨储藏量的冷藏库,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多元“品牌村”。 |
|
来源:红星网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