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组工动态 > 赫山
赫山区衡龙桥镇华林村:多举措助推村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
点击数:    时间:2022-12-13
     

 

金秋十月,走进衡龙桥镇华林村,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两旁金色的稻浪在微风下轻轻摇摆,如诗如画的美丽屋场与青山绿树交相辉映,一幅丰收的画面徐徐展开。

华林村原为省级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产业发展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居环境较差,群众致富无门。近年来,华林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积极盘活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融合文旅资源,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22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0万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增收“新引擎”

   “以前华林村集体经济不强,近年来,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资产,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

元。”华林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曹上上介绍道。

近年来,华林村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吸引多家企业前来考察,在不懈努力下,一个投资1.18亿元,总用地800亩,以薰衣草种植加工为主线的薰衣草文化产业园在华林村安下了新家,采用“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一期流转土地200余亩,村集体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开发经营,原本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了薰衣草产业园,预计村集体经济从2024年开始,可获得每年20万元的分红。通过三资清理,华林村还盘活了闲置学校、废旧村委楼、闲置耕地等,其中闲置学校、废旧村委楼出租给个人用于经营,每年获得租金5万元;无人耕种的400余亩闲置林地通过集中流转,再以150元每亩的价格承包给大户耕种,实现村集体增收6万元。

“闲置土地“活”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以薰衣草产业园为例,成功解决了当地群众50余人的就业问题。后续我们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余下的1100亩集体土地,彻底激发土地潜能。”华林村党总支书记范志祥说。 

挖掘特色产业,打造创收“新模式”

“要让华林村真正富起来,产业发展是基础。”范志祥一直坚定这样一个发展思路。华林村地势平坦但是地理位置偏僻,如何利用土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困扰村“两委”已久的问题。一次偶然机会,范志祥发现东北大米从北方运到南方可以卖到128元/斤。满脑子都是如何发展村级产业的他敏锐的从中嗅到了一丝“商机”,结合华林村自身资源禀赋,他决定引进富硒大米。说干就干,村“两委”当即拍板决定组织种植大户前往湖南农业大学看成果、学经验,大胆运用科学技术种植富硒水稻,支部的积极奔走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大家纷纷加入生态农业发展,掀起一股热潮。在多方努力下,华林村成功引进湖南锐益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120亩试验田种植原生态富硒水稻,采取“公司+合作社+种粮大户+贫困户”生产模式,打出了独属华林的“玉中香”品牌。第一批“玉中香”收获11000斤,纯利润达10万余元,目前“玉中香”的年盈利更是突破了40万,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

尝到甜头后,华林村加大力度因地制宜深挖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园、安泰黄牛养殖、家庭农场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村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成为股民、老板、务工者,逐步实现了“四赚”,即流转土地赚、入股分红赚、门口务工赚、集体经济赚,自此华林村开启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的生态农业探索“新模式”。

融合文旅资源,打造创收“新品牌”

2021年以来,华林村着手美丽屋场建设,立足于本村的建设基础、自然景观、文化特色等,邀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按照“六个一”的标准,投入400余万元打造了六合堂、车田湾和岳家屋场等3个美丽屋场,同年华林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美丽屋场全域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的基础上,华林村大胆探索市场化运作。动员各方力量,由乡贤、村民、村集体筹资入股组建乡村振兴公司,选址建设乡村大观园项目,项目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10余亩,总投资预计1200万元。建设有花海、民宿、儿童游乐场、户外婚庆园等节点,形成“可览、可游、可学、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休闲—康养—教育”于一体的农耕文化休旅景观综合体,打造“风景秀丽、生态宜居、农旅休闲”的精品农村休闲娱乐景观园。预计建成后村集体收入每年增收50万元。

下一步,华林村将继续坚持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发展农旅产业为引擎,盘活集体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旅深度融合,为村集体发展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来源:赫山区委组织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