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交河镇祥云村:做好“两产”文章 开启“倍增”新篇 |
点击数: 时间:2022-11-25 |
|
今年来,泉交河镇祥云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好“资产”与“特产”两篇文章,通过回收利用村集体资产、积极发展特色红薯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今年预计达22万元,增幅达214%。 收回“闲”资产,实现“倍”增长 几年前,祥云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在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成为村“两委”的一道必答题,起初,大家一筹莫展,不知道适合做什么、怎么做,找不到发展方向。2021年10月以来,由村“两委”牵头,组织党员组长多次召开研讨会,通过对现有资源禀赋、面临的问题进行多次调研讨论,最终确定了两条发展思路——收回利用村集体资产、集中力量发展红薯产业。 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祥云村存在一批多年在外、未被收回利用的村集体资产,为此,祥云村确定了“先清查盘底,后回收利用”的工作思路,成功为村集体增收。首先,通过查找资料、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建立了祥云村集体资产台账,村集体资产的分布情况、实际状况、收益情况、针对性工作措施等信息一目了然,做到了心中有底、心中有数。盘清底数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片区党员组长等迅速行动,通过反复上门、召开屋场会户主会等方式,与相关农户面对面交流,前后多达20余次。 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在今年4月成功收回60亩村集体林地,并实现流转再利用,今年为村集体创收13.5万元。“由于以前经营利用不善,群众占用多年,大家对收回土地有许多抵触情绪,我们反复上门与群众讲政策、做沟通,同时承诺全力做好土地经营管理,逐步打消了群众抵触情绪,成功盘活了原来未收回的集体资产。”谈起这项工作的细节,祥云村党总支书记陈建华如数家珍。 立足“特”壮产业,打造“新”创收点 虽然找准了以红薯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向,但经验不足、基础薄弱等问题成了“拦路虎”。为学习先进的红薯产业发展模式,祥云村依托市科技局驻村的资源优势,组织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党员组长骨干、上规模经营主体等先后赴长沙、郴州、安化、南县、沅江等地学习取经,逐渐明晰了自身红薯产业的发展路径——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领办,打造一条集红薯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红薯片产品,正在火热销售,并且聘用了6名农户,其中有2名脱贫户,随着后期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会带领更多农户增收。”说起红薯产业的发展,市科技局驻祥云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晏新跃信心十足。 作为联点单位,省农信联社益阳办事处也积极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制订《金融支持祥云村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授信5961万元,支持村产业发展。今年来,祥云村从农户手中流转100亩土地,并将闲置老村部改造成扶贫车间,添置一批红薯加工机器设备,用于红薯片、红薯粉等红薯加工产品的集中生产,并摸索出“公司+集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村里已经申请“悦福祥”商标,并与红星市场销售大户合作,采取直播电商等方式稳定销售渠道、扩大销路、促进增收。 自今年4月种植第一批红薯以来,祥云村已收获红薯1万余斤,制成红薯片成品1000余斤,今年预计销售红薯片约5000斤,目前红薯产业已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并且呈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加上养猪场土地流转产生的地租5万元及闲置房屋租金2万元等2项原有稳定收入,祥云村集体经济体量日渐壮大,从“脱贫”到“振兴”的故事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
|
来源:赫山区委组织部 作者: |